四十歲的王小姐,原本皮膚白皙,這一年來,熟識她的親戚朋友,發覺她愈來愈「人老珠黃」、皮膚泛黃。王小姐聽從朋友的建議,到檢驗所抽血,肝功能指數完全正常。到了醫院,醫師問了她的飲食習慣,才想起一年前開始跟隨健康蔬食風潮,每天都吃很多木瓜、南瓜、胡蘿蔔、柑橘和深綠色的蔬菜。
胡蘿蔔素血症(carotenemia),顧名思義,是血液中胡蘿蔔素過多,當胡蘿蔔素沉積在皮膚,這時候就稱為胡蘿蔔素皮膚沉澱(carotenoderma)。
胡蘿蔔素家族的成員有α胡蘿蔔素、β胡蘿蔔素、番茄紅素和葉黃素等,胡蘿蔔素在人體內無法產生,是由食物中取得的。在紅色、深黃色、深綠的蔬菜水果中,可以攝取胡蘿蔔素。這些蔬菜水果,包括芒果、木瓜、番茄、紅肉李、柑橘、杏桃乾、哈密瓜、南瓜、紅甘藷、胡蘿蔔、芥蘭菜、番薯葉、菠菜、韭菜花等等。另外,在臨床上碰過病人,因為保健眼睛的必要,額外補充葉黃素營養品,經過幾年以後,出現手腳泛黃的胡蘿蔔素皮膚沉澱,這是因為葉黃素其實是一種類胡蘿蔔素。
β胡蘿蔔素是維他命A的前身,可以預防眼睛乾燥、夜盲症及視力減退,而葉黃素可以預防及改善視網膜黃斑部病變,這些維生素對於保護眼睛十分重要。β胡蘿蔔素也被認為具有抗氧化能力、並保護心臟血管。一般建議,維他命A的每日攝取量是5000
國際單位 (international unit),β胡蘿蔔素則是10000國際單位 (相當於6 毫克),葉黃素也是6 毫克。依照衛生署建議,兒童一天應攝取三份蔬菜、兩份水果,成年女性一天應攝取四份蔬菜、三份水果,成年男性一天應攝取五份蔬菜、四份水果。蔬菜的一份是生食時100公克,約為一碗,煮熟後為半碗的量 (標準杯或碗為240 cc)。水果的一份約為3-4兩,切好後約為半碗,也就是大約一個拳頭大小的量。有人覺得吃蔬菜麻煩,吃水果比較方便,而以水果替代蔬菜,但水果與蔬菜中所富含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種類大不相同,且水果含有醣份,攝取過多會增加熱量的攝取,因此勿以蔬菜及水果互相替代,需同時足量攝取。
我們吃下去這些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,在體內又是如何吸收和代謝呢? 胡蘿蔔素在小腸黏膜細胞,與膽鹽和油脂形成微脂粒,由小腸細胞吸收,再到肝臟儲存。一般說來,攝取胡蘿蔔素只有三分之一會被吸收。有幾個體內的因素會影響胡蘿蔔素的吸收,包括甲狀腺素、胰臟脂肪酶、膽酸濃度,甲狀腺素會促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他命A,胰臟脂肪酶、膽酸會幫助胡蘿蔔素在小腸黏膜被吸收,因此,甲狀腺功能低下、胰臟或肝臟功能不全者,容易出現胡蘿蔔素血症。另外,在烹調食物的時候,如果多了研磨、煮熟等步驟,破壞蔬菜水果的細胞外壁,或是食用蔬菜水果,同時搭配了高油脂的食物,高油脂的成分,會促進胡蘿蔔素在小腸黏膜被吸收,也比較容易造成胡蘿蔔素血症。當體內β脂蛋白升高的狀況下,如糖尿病、腎病症候群、甲狀腺功能低下,會促使胡蘿蔔素在小腸的吸收增加,因此體內胡蘿蔔素也會升高。
胡蘿蔔素的代謝,經由皮脂腺分泌到汗液中排出體外,因此,當血液中胡蘿蔔素升高的時候,首先沉積到臉部,尤其是額頭和法令紋等T字部位,是皮脂腺特別豐富的地方,接下來胡蘿蔔素容易沉積到角質層厚的地方,這是因為皮膚角質層富含皮脂,因此,常常看到手掌、腳掌會特別黃,嚴重的時候,全身皮膚都會泛黃,但胡蘿蔔素不會沉積到黏膜,包括眼睛的結膜和鞏膜,因此,我們臨床上要鑑別胡蘿蔔素血症或是黃疸,可以看結膜和鞏膜變黃的話,是黃疸,反之,則是胡蘿蔔素血症。
過多攝取胡蘿蔔素要到甚麼樣的程度,才會造成胡蘿蔔血症呢? 一般在攝取過量胡蘿蔔素四到七周以後,體內胡蘿蔔素超過正常值三到四倍,大於250 微克/每公合血液 (ug/dL)時,就有可能出現。只要停止攝取過量的胡蘿蔔素,皮膚泛黃的現象會慢慢減輕,如果已經長時間停止攝取胡蘿蔔素,但皮膚依舊泛黃,建議至醫院檢查體內代謝功能。
適量的攝取蔬菜水果,讓人健康有活力,但過量的攝取,反而會讓人看起來枯黃蒼老!
(部分內容曾刊載於2011年8月4日聯合報健康版)
留言列表